首页
| 基本情况 | 政协动态 | 文史春秋 | 提案选登 | 社情民意 | 两会专题 | 政协党建

辛亥革命与建德

发布日期:2014-06-06来源:null字号:[ ]

辛亥革命与建德

·洪淳生·

今年十月十日是辛亥革命爆发一百周年纪念日。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较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开始了没有皇帝的日子。它发生在清王朝统治日渐腐败末落,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日益加深,中国资本主义势力初步成长壮大的时候,目的就是要结束封建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震动,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极大突破与解放。

辛亥革命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它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辛亥革命浪潮中的建德

1991年(清宣统三年)10月,武昌起义取得成功后。上海革命党人不断派人来浙江督促杭州尽快起义。115日,浙江新军八十一、八十二标等起义部队在杭州一举攻下旗下营和抚署衙门,推翻了清王朝在浙江的统治。建德有杭州海潮门弁目学堂汪澄、何云、邵德寿、邵延庆、邵延虎等人参加了这次光复行动。

116日,杭州光复的消息传到梅城,城中士绅纷纷推举余炳文担任严州军政分府都督。余炳文是河南省固始县人,1910年(宣统二年)担任严州知府,19115月,余炳文以知府兼建德知县,集严州府和建德县大权于一身。为此,推举余炳文担任严州军政分府都督,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实质上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不久,梅城镇有好事者邵占先称,浙江省军政府已任命毕锦元为严州军政分府长。毕锦元是建德人,光绪二十三年的贡生,在严州威望不高,梅城人皆疑为诈,不信此事。这时,建德地方局势很混乱,盗匪出没,社会不安,民心不稳。县商会总理王庆茀见城中一夕数惊,遂请县绅、省立第九中学堂总理兼县民团总董王韧(王绍槐)主持各商团筹议,当场决定,由王韧出面辟谣,并派地方董事、廪生洪昌炽、何义生等人前去质问邵占先。邵因畏惧自己毫无根据的臆测而大肆散布谣言引起的公愤,只好避走北乡。同时,在全城设团局二处,分招地方团丁40名,每名发银币6元,并派布商汪有容赴省购办后膛枪60支,团长为原桐庐窄溪外委赵飞熊,负责彻夜巡逻。自宣统三年九月至民国一年三月止,每月耗费(包括灯油费)达300多元,共计用去银币2000余元,其中以庆丰典、其昌盐栈、孙春阳、杨永泰、胡亨茂等家商铺出资居多。另外,城东(三都)唐绍寅、城南(大洋)谢怀瀛、城西(小里埠)、城北(蔡家)蔡祖宝等也纷纷召集土著团丁,创办民团,借以自卫。

1121日,驻建德的巡防队哨官张玉华及马允超并警察官吴熙等人密邀王韧至建德高等小学(梅城柳树巷口)商议。张等三人皆以为事已至此,不如顺水推舟,共同举荐毕锦元主持严州军政分府,以维持社会秩序。王韧觉得不妥,认为还是以知府余炳文担任县事为好,并要求他们三人不要加害余炳文,同时答应帮助他们解决军警供粮问题。张、马、吴三人才按兵不动。

同月22日,新军统领刘忠梁率兵进入严州,建德才正式宣告光复,局势才走向稳定。之后,浙江省军政府委任原省咨议员叶诰书为严州军政分府长兼摄县事,称知县为民事长。191210月,严州军政被废,叶浩书专任建德县事,并改民事长为县知事。至此,历经千余年的严州府制宣告结束。

二、建德籍同盟会会员简介

建德历史上是山川毓秀,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人才辈出。由于过去靠水上交通,严州府所在地梅城正好是新安江、兰溪江、富春江三江交汇之处,是水上交通枢纽,为此这里成为浙西重镇,成为浙西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因此,往往得风气之先,在辛亥革命前,富家子弟赴日本留学较多,有许多人就是在此期间为探索中国的出路问题,加入了当时的进步组织同盟会的。现在可以拷实的建德籍同盟会会员有包宗经、包汝羲、何云、汪澄四人,另有邵德寿、邵延庆、邵延虎三人因手上无确凿资料,目前尚不能确定其同盟会会员身份。

1、包宗经

包宗经(1883年至1909年),字子明,建德市乾潭镇程头人。父亲包葆轩,拥有一、二百亩田地。包宗经聪明灵慧,少年时勤奋读书,成绩优良。后进入严州府学,熟读《四书》、《五经》。光绪二十九年(即1903年),参加科举考试,考取秀才。次年,即1904年,在严州(今建德市梅城镇)模范小学任教。

包宗经“性慷慨,明大义”。他看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世界列强蚕食中国,他忧心忡忡,十分愤慨。在“新学”的影响下,立志“教育救国”。他父母、大哥不准他出国留学,但他坚决冲破家庭阻力,说服妻子,于光绪三十一年(即1905年),经杭州考试合格,离别家乡,东渡日本东京,自费进入弘文学院师范部学习。一方面去日本深造,学习文化知识,一方面去开阔眼界,探索中国强盛的出路问题。同年8月,孙中山和黄兴等人以兴中会,华兴会为基础,联络光复会等组织,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在同盟会的宣传影响下,经黄兴介绍,包宗经毅然决然加入了中国同盟会,积极从事反清斗争的活动。光绪三十三年(即1907年)同盟会浙江负责人秋瑾和安徽负责人徐锡麟积极开展活动,准备举行起义或已经举行起义。虽然,最后终因种种原因,归于失败。但同盟会的同志们,并不灰心。1908年,同盟会委派陶成章为浙江负责人,领导浙江各地的反清斗争。同时,同盟会委派在日本东京留学的包宗经回国,参加浙江的反清斗争。为了实现孙中山提出的同盟会宗旨:“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包宗经往返于上海、嘉兴、杭州之间,秘密进行革命宣传组织活动。最后终因积劳成疾。19094月,包宗经因病情严重,由同盟会派员护送回建德老家治病。723日,包宗经因病治疗无效去世,年仅27岁。同盟会曾派人以同学名义,专程前来向包宗经的遗体告别,对包宗经的去世表示沉痛的哀悼。

19111010日(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在中国同盟会领导下的革命党人发动的武昌起义取得了胜利,清政府封建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告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陆军总长兼参谋长、中国同盟会领导人之一的黄兴,为了悼念为革命献出青春的战友、同盟会会员包宗经,表彰其坚决反清斗争的革命精神,并教育后人,曾亲笔为包宗经书写墓碑:“烈士包宗经之墓  黄兴题”并派专人从南京转送到包宗经家,由包宗经亲属将它拓印刻成石碑,高二米,宽八十五厘米,厚十五厘米。黄兴书写的墓碑,一个世纪以来,一直巍然屹立在建德程头鸦坞山上包宗经烈士墓前,它象征着革命烈士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激励着后人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为强国富民而努力奋斗。

2、包汝羲

包汝羲(1880年至1950年),字仲寅,号笑庐,建德市乾潭镇包家人。家境富裕。1903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先进日文预备学堂,后入东京都早稻田大学高等师范部攻读理化博物科。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8年学成归国,先后在严州、衢州等中学担任博物教师。同时,与余光凝(淳安人)、邵次珊等同盟会会员鼓吹革命。19129月至19134月任建德参事。1916年任省立第九师范讲习所所长,担负筹建第九师范学校。19178月任浙江省立第九师范学校校长。由于办学成绩卓著,19245月荣获教育部呈准颁发的中等学校校长六等勋章和奖状。奖状上书“以健全之精神,谋德行之进步,在职三年六个月,教授管理,谨饬异常”之考语。19192月,与附小主事余光凝同被遴选为浙江省教育考察团成员赴日本考察。

1926年,发起创办建德县城厢电气有限股份公司。

1934年,全县遭特大旱灾,农田颗粒无收。市场米价腾贵,贷籴无门。他向全县士绅富商发出呼吁,筹集资金,于1935年成立建德县平粜局,被选为主任,派人到上海采购暹逻米二百多斤。受民赞颂,得省赈济会嘉奖“热心公益”匾额。

他平生自奉俭约,热心公益,从不吝啬。曾说过“贤儿多财,则损其志;愚儿多财,由增其过。”乡邻贫困告贷,无不应允,并不计较偿还。他六十岁生日时,亲朋集议,为他祝寿。他说,如果要留一个纪念的话,请大家修路。结果,从包家到虬村一条八里长的泥泞路修成了卵石道。修纂民国《建德县志》时,包汝羲任监局。1937年筹款重刻光绪版《严州府志》,他为发起人之一,并为是书题名。

1949年建德解放,他把家藏书籍全部捐献给国家。

1950年,因病逝世,终年70岁。

3、汪  

汪澄(1889年至1968年),字伯华,又名万春。1889年出生于建德市杨村桥镇长宁村(又名三台庄)。1906年考取浙江省陆军弁目学堂。该校校长蒋尊簋(又名伯器),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光复会会员。学校请有多名日本教官执教。1907年,蒋校长逐步将全校同学发展为光复会会员。1909年毕业于工兵科。派赴南京清朝新军第九镇(师),任见习官一年,回浙江新军八十八标(团)任队官,其间曾奉命到建德招募新军多人。这些人后来都是参加辛亥革命武装起义的有功人员。

武昌起义一声炮响,全国各地响应,浙江新军立即组成以蒋伯器为首的革命军,在杭州一举攻下旗下菅(现杭州湖滨原满人聚居区)与巡抚(省长)衙门,光复了省城。后又参加光复金陵的战役。曾因功勋卓著,获金质文虎章、银质嘉禾章各一枚。另外还有孙中山先生亲手书赠对联一幅,“文革“中被造反派搜走。

辛亥革命后,汪澄转任杭州警备司令部副官,参谋等职,后又历任省军械局司库官,代理局长等职。

1927年北伐军从江西胜利攻入浙江,由于各方面做工作,浙江省省长夏超起义响应革命军,赶走了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1938年夏任江西赣州后勤部军械库库长。1939年调四川广元后勤部第五办事处任参谋,负责川陕公路,水路军运。当时周恩来几次路过广元,在办事处加油,都由汪澄出面接待。1940年调任后勤部川陕公路线区司令部主任参谋,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回浙江。

解放后,1950年曾应人民政府邀请,为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1968年春去世。

4、何云

何云(1893年至1940年),字玉龙,浙江省建德市梅城镇人。生于清光绪十九年,即1893年。浙江陆军讲武堂,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期炮科毕业。期间加入同盟会,成为该会的忠勇之士。曾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教官。1926年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前敌总指挥部高参,浙江省警备第一师副师长、浙江省政府军事厅副官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卫长兼第三组组长。因长相特别象委员长蒋介石,曾作蒋介石替身,出席有关重大活动。19331221日任杭州市公安局局长。后任上海市政府公安局督察长。1937531日授少将军衔。后因病辞职。1940年春病逝于武汉。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政协建德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建德市委市政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