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本情况 | 政协动态 | 文史春秋 | 提案选登 | 社情民意 | 两会专题 | 政协党建

章燮

发布日期:2014-06-06来源:null字号:[ ]

章燮与《唐诗三百首注疏》

 

 

 

 

 

在严州府志往南五十里处,有一个名叫章家村的地方,群山葱郁,屋舍疏落,景象十分迷人。在村南的一处山丘脚下,有一座造型十分精美的古墓。古墓边长着数株高大的树木,墓顶和四周杂草丛生。每当春日来临,这里莺飞草长,杂树生花,没有一点阴郁之气;秋意渐浓时,落叶洒满墓地,肃杀的秋风在墓边呼号,久久不能逝去,像是在凭吊墓中的主人。

在墓中长眠的,是世代章家村人引以为荣的先生——章燮。

章燮,字象公,一字象德,号云仙,严州建德县三河人。生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卒于咸丰二年(1852),享年七十。章燮的祖上在兰溪渡渎,祖父林峰公时迁居建德三河。父章世经热衷科举,不理家政,故章燮年轻时就独立承揽起了家事。章燮长时间在家苦读,秉承家训,起初并不是没有抱负。但他的青年时代适值清王朝盛世已尽,社会危机四伏,尤其是官场的黑暗使他无意仕途,终其一生只是一名上舍生(太学生)而已。但章燮“能以贤弟、佳儿共尽孝养,礼品敦伦,令人不可企及。”(孙孝根《唐诗三百首注疏序》)以他的人品及学问,博得了乡人的尊重。章燮虽然对做官不感兴趣,但十分注重培养人才,在家设帐授徒。旧志有载,章燮“性温厚,沉潜嗜学,键户读书,不与外事。课时有方,列门墙者如坐春风。”(民国《建德县志》卷十四)似乎在开课授学上,章燮找到了一生的方向。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侧见双翠鸟,巢在三株树。……”在章家的私塾里,常常会传来学子们诵读《唐诗三百首》的声音。他们的神情是那么地自得和踌躇,因为他们手中的本子,是他们的先生章燮自已的注本——《唐诗三百首注疏》。

《唐诗三百首》是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的普及读物,它的影响力至今仍没有消退。它的编者为蘅塘退士孙洙(1711—1778),江苏无锡人,在他致仕后,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选编了这本《唐诗三百首》。此书入选唐诗310首,包括古风、律诗、绝句和乐府,体例完备,繁简精当,是初学唐诗者一个很好的本子。但孙洙基本上未加注释,初学者对诗中的许多典故和名物一时难以明了,给学习带来诸多不便。为了解决教材问题,在家授徒的章燮自己动手为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作注疏。注疏完后,起先并没打算付梓,只是后来在朋友们的再三劝说下,才于道光十五年(1835)刻版印行。

《唐诗三百首注疏》问世后,因其简要不繁、博古通今、清源理脉、深入浅出,又“凡提之来历,作诗之年月,以及典故之出处、词义之贯串,皆博搜群书而详载之,间或参以己见,卓为订定。”(范廷懋《唐诗三百首注疏序》),为后之初学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得到了后世很高的评价。

《唐诗三百首注疏》共六卷,其中卷六绝句部分上下两卷。据大致统计,《注疏》中引用历代注家的解释60家,引用各类典籍230馀种,诗文88家。为了让读者了解诗人在创作时的总体思想,章燮把选本中涉及的组诗尽量配齐。如张九龄《感遇》诗,选本只2首,章燮增加2首;李白《子夜吴歌》《长干行》《行路难》选本各只1首,章燮分别增加3首、1首、2首。这样,章燮的注疏本比蘅塘退士的原选本多选了8首,共计318首。

章燮的注疏,简约明了,且不一味地掉书袋,即便是一首短短的五言绝句。亦能运用释词、解意、考据、笺注、指引等多种方法,读来十分的惬意。如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帝。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章注:“别本此诗题作《伊州歌》,膝盖嘉运所作,此《春怨》题又注金昌绪名。考《乐苑·伊州商调曲》,西凉盖嘉运所进也,则知金昌绪之非也。”这是考据。“打起,使其飞去也。”这是诗词。“黄莺遇春,只管枝上乱啼,不管有心人在闺中做梦。莫教其啼,使妾梦到辽西以会夫也。”这是谢意。“《汉书·地理志》:辽西郡,秦置。”这是笺注。“薛道衡《昔昔盐》: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一去无消息,那能惜马蹄!”这是指引。像这样的注疏,书中实不在少数。

章燮是第一个为《唐诗三百首》作注的人,比陈婉俊女史《唐诗三百首补注》尚早九年。陈注本其实评价也相当高,道光二十四年(1844)学者姚莹就在陈注本的序中说:“自古注书,得之闺阁者恒鲜,而精当尤难。兹所补注,倩梓人传之,亦一时佳话也。”光绪十一年(1885)“四藤吟社”刊本序中也有这样的评语:“上元陈伯英女士,手机补注八卷,字数句栉、考核精严,能令读者不假祭獭而从伙食跖。津逮初学,功匪浅鲜。”而章注本与陈注本相比,要详尽完善得多。陈注本大量的是在语词、典故上作解释,字意、诗意只是很少地在句中零星地添上几笔,远不如章注本有学术性与可读性。

章解除了《唐诗三百首注疏》外,尚著有《古唐诗精选注》《诗话合选》《高林别墅诗集》和《针灸揭要》等,可惜均已散佚。章燮诗宗杜甫,为章注本作序的孙葆纯就这样说他:“工吟咏 ,其惊人之举,透彻才思,绮丽风骨,确是唐人气息,令人击节叹赏爱玩,不忍释也。”

在今章燮的故乡,他的故居依然如旧,苍然古朴,吸引了无数仰慕者前来游历与思古。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政协建德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建德市委市政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