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本情况 | 政协动态 | 领导讲话 | 文史春秋 | 提案工作 | 社情民意 | 会议专题

关于做强千鹤妇女精神教育品牌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2-05-10来源:市政协字号:[ ]

         近年来,建德市深度挖掘千鹤妇女精神,集中力量打造了“一基地一街多点”的千鹤妇女精神教育基地,随着千鹤妇女精神教育基地被授予“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市与中华女子学院签订了合作共建协议,承办了新时代传承弘扬千鹤妇女精神理论研讨会暨浙江省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推进会、第三届全球女性发展论坛等一系列大型会议,千鹤妇女精神品牌在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打响。自2020年5月26日基地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全国各地参观、培训人员2032余批次,16万余人次。
         此时,进一步发挥好千鹤妇女精神教育基地作用,打造差异化的千鹤妇女精神教育培训品牌,对推动我市红色旅游特色化、品牌化发展,进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千鹤妇女精神教育品牌建设目前遇到的瓶颈
         (一)运行机制尚不适应红色培训产业发展的需要。我市千鹤妇女精神教育培训工作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对千鹤妇女精神宝贵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统一规划和设计,能够有效整合各相关部门联动开发、协作共享的机制平台尚不成熟。
         (二)软硬件水平尚不能满足培训市场的需求。一方面,吃、住、行、游、购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培训接待能力有限。比如,从建德高铁站到千鹤妇女精神教育基地的公共交通尚未打通;适应于培训班标准的住宿、餐饮服务尚未完全配套等。另一方面,培训课程设计和供给不足,对培训班次的吸引力有限。虽然,相关部门已对千鹤妇女精神教育培训课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多是将各方面现有资源进行导入,尚未形成“红+旅”“红+妇”相结合的差异化、特色化的教育培训体系。比如,从接待的省、杭州市妇女干部培训班反馈看,亟需设计覆盖全市域范围、1-5天不等的课程体系,特别是需要开发体现新时代千鹤妇女精神的现场教学、互动教学、体验教学等形式的课程。
         (三)对千鹤妇女精神的内涵展示还有待提升。虽然千鹤妇女精神教育基地通过图片展板、光影科技等手段对千鹤妇女精神历史进行了还原展示。但是,展陈产品缺乏生动性和互动性,没有能够引发参观者情感共鸣和思想共振的精神文化产品,特别是缺乏有血有肉的生动故事,不能有效地对参观者产生吸引力,在感悟和体会上做不到常来常新。
         二、推进千鹤妇女精神教育品牌建设的建议
         (一)整体联动,形成合力。打造千鹤妇女精神教育培训品牌是一个系统工程,整体联动才能真正形成红色教育产业发展“一股绳”。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借鉴井冈山、延安等红色教育培训的经验做法,加强调研论证,将红色培训产业作为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结合建德实际,制定千鹤妇女精神教育培训产业规划,进一步明确千鹤妇女精神教育培训发展定位、发展布局、重点项目、重点工作、保障举措等。二是理顺体制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千鹤妇女精神教育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千鹤妇女精神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在财政扶持和政策保障等方面进行统筹指导和宏观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综合协调工作,包括起草红色培训产业发展规划、分解年度工作任务、协调推进工作等。将千鹤妇女精神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市委重点单项考核体系,明确全市16个乡镇(街道)、相关部门工作责任清单,打造“全市一盘棋”的工作格局。三是适时成立“千鹤妇女精神培训学院”。争取上级支持,适时推进成立“千鹤妇女精神培训学院”,下设办公室、教研部、培训部、外联部等机构,学院由市领导兼任院长,充分整合本地教育培训资源,采取开放办学的方式,市场化运作承办全国的培训班次。四是加快硬件改造提升。整合现有资产,利用闲置资产,合理设置培训功能,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例如,在高铁站、培训基地、酒店等位置设置共享车辆,方便省外培训人员出行;加快培训配套住宿、餐饮建设,同时整合各现场教学点附近酒店、农家乐等作为协作单位,每年签订服务合作协议,使之成为接待培训的“第二后勤保障”,缓解培训高峰期的压力。
         (二)差异发展,形成品牌。做好千鹤妇女精神挖掘的扩面延伸,把千鹤妇女精神教育培训做大做强。一是要打造精品课程。在课程开发方面,利用好本地教育培训资源,结合千鹤妇女精神特色,选择几个专题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也要放眼全省、全国,争取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浙江省妇干校、浙江省委、杭州市委党校等资源为我所用,开发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富有时代气息的千鹤妇女精神课程模块和系列精品课程。二是丰富教学形式。根据学员需求,设计1—5天的菜单式教学课程安排,实行菜单式选课和模块式组课,做到因需施教。可以借鉴山东红嫂纪念馆、江西干部学院等培训基地的模式,将课堂教学与千鹤后代授课团互动访谈、田间劳作和女民兵拓展训练、“同唱一首歌”激情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的模式,把单纯号召式、灌输式教学向体验式、渗透式转变。三是布局现场教学线路。整合市域范围内的各类资源,遵循红、绿、古、妇等元素互融,布局以千鹤妇女精神教育基地为核心的放射状现场教学线路,有助于拓展新时代千鹤妇女精神与我市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的最佳组合半径,真正推动地域经济发展。比如,设计“千鹤妇女精神教育基地——洋溪街道团结村“蓝妈妈精神”品牌——李家镇沙墩头村“王根凤纪念馆”千鹤妇女精神寻根线路;打造“航空小镇产业妇联——莲花镇齐平村妇女创业创新产业基地——杨村桥草莓小镇产业妇联——梅城古镇千鹤嫂创业街——三都渔村渔嫂互助组——三都镇头村铁姑娘志愿团队”等新时代千鹤妇女精神展示线路等,通过点上打造、线上布局,让每个教学点都成为新时代千鹤妇女精神的一本活教材,每一条教学线路都突出鲜明的千鹤妇女精神主题、展示独特的吸引力。
         (三)深入挖掘,讲好故事。精神内涵是红色资源的灵魂,是做好千鹤妇女精神教育培训的重要支撑。一是提升展陈厚度。动态完善千鹤妇女精神教育基地展陈内容,创新展示手段,建设“网上展馆”,强化千鹤妇女精神的表现力、震撼力和传播力,把参观者带到历史情境、历史结构、历史叙事中去认知和感受,引发情感共鸣和思想共振。二是讲好千鹤故事。千鹤妇女精神是历久弥新的。要围绕千鹤妇女精神传承弘扬,组织力量开展专题研究,探索尝试用历史、人文等不同视角再深入挖掘、再提炼升华,突出具体情节和感人细节,充分挖掘富有时代气息的意义和内涵,既要反映典型人物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更要挖掘“小人物”在新时代的故事,组织开展宣讲等活动,使千鹤妇女精神鲜活和丰满起来。三是加强纵横联系。用好、用足中华女子学院、省市妇联资源,进一步加强与全国高校、各级党校、部门的纵横联系,在更高层级上讲好千鹤妇女故事,扩大千鹤妇女精神品牌影响力。同时,积极组织各方力量,深入挖掘、创作和制作一批反映千鹤妇女精神文艺作品,扩大知名度。


提案人:工青妇组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政协建德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建德市委市政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