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剧在我国浙江地区有较为广泛的受众群体,俗称“金华戏”,是浙江省著名的民间曲种之一, 1950年我国正式确定婺剧这一民间曲种,但其实此种民间曲艺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中叶,距离今天已经有了四百多年的历史。目前来看,婺剧的受众群体正在不断缩小,很多人对这种传统曲艺的接受能力不断降低,这也使得婺剧的传承以及发扬受到了一定阻碍。婺剧的传承以及保护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也尝试对婺剧的传承与保护措施进行了研究,希望可以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扬贡献一份力量。
一、婺剧的保护与传承现状分析 目前来看,在我国浙江地区,婺剧虽然已经增设了婺剧保护单位,但是整体来看婺剧传承效果并不理想。婺剧这一曲种发源于农村,在我国浙江省以及江西省部分地区有众多喜爱者,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日常娱乐消遣的方式越来越多,这也使得婺剧开始渐渐被人淡忘。现如今,婺剧的保护传承,也开始已经受到了国家及当地文化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在2008年,婺剧成为了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部门也实施了相应政策,对婺剧进行保护以及传承也正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希望可以进一步扩大婺剧的影响力。但婺剧在保护以及传承过程中也遇到了以下问题: (一)政府资金投入不够 戏曲演员的结构,是以一个团体组合而成的单元,每个岗位都存在特定的属性,与不可替补的重要性,应加大保护力度,避免出现频繁的演员流动,而一个单位稳定与否的基础,其首要核心就是团体的待遇保障,当待遇出现不平衡的情况下,便会滋生出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人才流失、工作积极性低、服从力下降、团体荣誉心丢失等。想要实现婺剧传承,与戏曲传播人员积极向上的态度不可分割。然而现在剧团在待遇上,正在面临这一直观问题。还有资金短缺造成设备匮乏,在舞台上,一个好作品的呈现,当然离不开演员自身的专业水平,但设备匮乏,对演员来说,无疑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此时政府的扶持便起到至关重要的角色,必须加大婺剧非遗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 (二)专业师资力量不足 练功,是演员提升自我业务水平的阶梯,但是现在剧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资金短缺现象,从而导致师资力量不足,也正是因为这种现象的存在,演员虽每天苦练,但技能提升方面,却遭遇到了严重受限,导致演员无法更出色地完成特定的要求,和不能精准驾驭角色能力的后果,使演员在艺术提升上面遇到了瓶颈,所以,在资金有能力的前提下,应该每年定时定期聘请老师开展培训工作,深入对戏曲专业的表演指导。 (三)人才培养力度不够 想要更好的促进婺剧发展,应该注意提升婺剧演员的专业素质,打造高素质演出队伍。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人才的培养,从而可以打造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政府方面要完善的现阶段的婺剧教育体系、这样可以为婺剧品牌的建设源源不断的注入新鲜活力。从现阶段婺剧团体从业人员的结构情况来看,年轻一代中喜欢婺剧的人越来越少,愿意加入到婺剧团体中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这也使得很多专业的婺剧演出团体都面临着人才结构不合理以及人才断档的现象,也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婺剧这一民间曲种出现了后继乏力的现象。 二、婺剧保护与传承的策略分析 (一)政府扶持与民间发展相呼应 婺剧在浙江省大部分农村地区有广泛的影响,但是想要有效实现对婺剧这一曲种的传承以及保护,仅仅依靠团院自发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当地的政府部门以及文化保护部门积极参与其中,戏曲是某种深度意义上文化名片, 应该设立婺剧的专项扶持基金,从而使婺剧的传承能得到发扬和发挥,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入手:首先,要每年推出婺剧经典新剧目,设立新剧目创新的专款专项,纳入到政府正常财政预算中,其次,文化部门以及教育部门应该进一步提升对婺剧的宣传力度,并且积极与当地的其它组织或个人进行合作,创造更多的婺剧演出机会,从而使其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二)“进校园”与“进村社”相同步。 婺剧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想要实现婺剧的有效传承发扬,势必要有青少年的参与。应该将婺剧设置为选修课,可以尝试将其与学校的音乐课程进行合并,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发青少年对婺剧的兴趣,同时也使得婺剧对青少年的影响更加细水长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以及审美能力。还应该注意在校园中定期开展婺剧竞演比赛,当地专业院团的婺剧演员应该到校园中与学生进行合作演出,并且对学生进行适当指导,使得婺剧可以在学生中间产生认同感,这样一来也使得学生对婺剧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激发。此外,农村地区也应该定期开展相关的婺剧联欢活动,这样可以更加有效的推动婺剧这一传统民间曲艺形式的有效普及,要定期组织专业的婺剧演员下基层,与基层的婺剧爱好者进行面对面交流,从而帮助这些婺剧爱好者提升自身技艺水平,这样更加有利于扩大婺剧在农村地区的影响力。 领衔人:徐新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