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三农”问题解决的物质基础;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举措。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村经济发展能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推动农村经济全面持续可协调发展。
目标:使村级集体经济明显增强,集体积累逐年增加,形成较强的发展后劲,建立充满活力的集体经济发展机制,不断满足农村基层建设、服务和管理的需要。保持经济基础较好的村集体经济有新发展,经济基础较差的村集体经济有新进步。
存在问题:
一、 发展引领能力不强。部分村干部存在自身内生动力不足,村级党组织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缺思路、少办法、没平台。部分村干部存在小富则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保守思想,发展观念滞后,创新性、专业性人才缺乏。缺乏干事的信心和勇气,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思路,没有花大精力大力气去研究琢磨究竟什么样的经济最适合本村发展,能带动集体和农户增收致富。
二、资金政策层面不宽。因历史原因,部分村可盘活的固定资产少,村集体负债较多,缺少信用抵押,金融部门在集体涉农贷款方面,手续复杂,条件高,村集体项目融资难。社会、民间、农户自有资金投入到农村经济发展关注度不高,兴趣不大。新上的一些项目存在政策、资金信息未及时匹配,存在滞后现象。
三、经济收入来源不广。凡是集体收益薄弱的村,几乎都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增加村级集体收入,重点和难点在薄弱村、空壳村。部分村原始积累底子薄,来源渠道单一,仅通过少量的出租集体土地,林场等微薄收入支撑,有些偏远的自然村几乎没有租金收入。部分村有集体经济项目的,存在层级低,市场竞争力差的问题,还没有形成产业化、规范化经营。
对策建议:
一、 充分发挥乡村特派员的作用。
1.协助带好班子。通过组织委派方式,选派有资历、有阅历、有口碑、有责任心、懂经营、会管理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派到急需发展的边远农村,做好村级经济发展的参谋者、践行者、参与者。力争把思想扶贫和物质扶贫结合起来,加大对部分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特别是加强市场经济意识,科学文化知识的培训,引导他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增加发展致富的信心。
2.谋好发展路子。找准优势,找对路子,结合每个村实际,分析优势资源和劣势因素,把好脉、找好、找准思路和对策。从本地经济基础、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强化科学绿色发展理念,因村制宜、面向市场,选准产业、项目和载体,实行一村一策,重点扶持倾向年收入较低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3.帮助筹措资金。充分利用自身掌握的资源,依托派出单位优势,为村集体经济发展争项目、跑资金,更好推动项目落实落地见成效。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与当地民营企业联合,开发村域资源,以现有资产入股、或通过提供优质服务,智力支持等。
二、加大多方扶持力度。整合各方资源,加大资金、项目和政策支持力度,形成整体合力。实现农村经济普惠政策,在财政资金、土地使用,银行贷款、税收优惠等各方面给予优惠。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资源向农村流动,加快提升村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集体经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三、借力发展,能人带动,拓宽收入。进一步巩固中等收入村创新能力,增强富裕村的市场竞争力。解放思想,拓宽思路,跳出村子抓增收。实行村村联合,强村帮弱村,大村带小村,鼓励异地参与发展。通过出资参股、提供人力资源、帮售代销等办法,实行区域化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强村更强,弱村增收双赢,创新合作发展模式,鼓励村集体与致富能人种养植大户联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本村在外经商人员或周边能人到村里创业,给予一定的资金、人力、土地的支持。
1. 开发生态综合农业。坚持开发利用资源与保护生态相统一,充分挖掘村域内水、林、风景、古道(如建德大洋新源村入口里黄-兰溪朱家交界塔塔岭的严婺古道)等自然资源和乡土文化、先贤文化(范仲淹文化区域联动)等,鼓励村级组织结合农业开发,领办和创办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项目、带动农民发展优势明显和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形成“一村一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把农民增收和集体增利结合起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2. 整合土地资源效益。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村集体统一经营农户自愿转让的土地,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结合村庄整治,开展土地整理和宅基地整理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新增有效耕地面积由村级所有和经营。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可自主经营、租赁、承包、作价入股等方式流转,增加集体资产收益。建立健全产权清晰、管理规范、制度完善的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实行土地资源运营,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3. 成立专业多元主体。引导村级组织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配套兴办各种小型加工,服务等企业,构建企业带动、产业互动格局。兴办种植养殖型、加工增值型、产品运销型等各种经济实体。盘活存量优质资产,通过流转集体建设用地,依法组建联合投资公司,到开发区和园区兴建标准化厂房等方式,”走出去“企业增收。鼓励村级组织牵头成立各种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开展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生产经营服务,增加集体收入。
提案人:范建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