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本情况 | 政协动态 | 文史春秋 | 提案选登 | 社情民意 | 两会专题 | 政协党建

字民桥与报恩寺

发布日期:2022-05-30来源:市政协字号:[ ]

字民桥与报恩寺

周  俊

近日偶翻由民国近代体育教育家王怀琪(思梅)先生主编的《三段教材补编》一书,于编者小史后井然排列着一组八张照片,乃浙江省立第九中学校(现严州中学)的学生野外体操系列摄影,作为该书的开篇插图,可见编者对此的重视程度。

从照片上面的文字可以看到,照片摄于“共和第一甲子年春”,也就是1924年的春天。据史料记载,建德的学校体操课在1923年之前上的课程分为兵式操和普通操两种,兵式操呆板整齐,缺乏学生应有的青春活力,故逐渐被废止,代之以活泼的游戏、田径类的体育活动,此照片的拍摄时间和体操类型正好验证和反映了这一时间的体育变革。这八张组合照片名字分别为:四肢运动、挺胸运动、弯体运动、侧体运动、腹部运动、绷马索、胯下出将军、坐踢笼球等,此照即为其中的“胯下出将军”。照片中的九中学生统一戴着宽边软沿遮阳帽,身着白色衬衣和齐膝运动裤,脚穿长筒棉袜,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演练着各种姿势的团体操,学生们个个笑容满面,青春焕发,也可从中窥见当年体育活动兴盛之一斑。

然而,更引起我关注的却是照片上的背景。远处山顶上高耸矗立的是严陵八景中“双塔凌云”之北峰塔;中景处是位于严州城东北角的钟楼山;近处左右侧分别为一石桥和一寺庙。

先来说说照片左侧的桥。在严州的小南门至县治前有一条南北向的道路,叫作字民路,据说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前道路两侧曾是店铺林立,热闹非凡。自从左宗棠与太平军在严州城交战后,血流成河,严州城内人口骤减,字民路两侧也逐渐成了荒地。早年间县治前字民坊内立有汉富春治牌坊,刻有“司牧”字样,昭示着建德为古富春治之所在,而“字民”和“司牧”的含义相近,均带有抚治、管理百姓的意思。照片左侧的桥位于字民路上和字民坊内,历史上叫做字民桥。这是一座单跨石拱桥,桥两侧建有石砌栏杆,每侧栏杆有四根立柱,桥面高出两端路面,有石台阶可通桥顶。字民坊、字民路、字民桥均位于县衙门前,提醒着历代县官需爱民如子、勤政为民,今人将此路改名市民路,虽则谐音,然而却少了许多的历史内涵。

字民桥下是连通东湖与小东湖(也叫宋家湖)的小河浜,古时候称为南沟,由于从东湖到西湖的南沟横穿严州城的中部,宛如一条玉带缠腰,古人从风水学出发,认为“郡若横腰带水,凡来太守尽贤侯”,不仅对官员来说,寓意着升官进爵,而对州城百姓来说,更寓意着清官执政的美好愿望,故而也被称为玉带水。由乌龙山下来的水,经水戽门到东湖,向西过字民桥到宋家湖,然后过江家塘、蔡家塘入西湖,最后由吕公桥入新安江,玉带水作为严州城内的一条重要水系,为排除城内的内涝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字民桥作为玉带水上东端第一桥,无论在志书上或者百姓口中,历来都是一座很有名气的桥梁,只是不知道何时,原桥已经不复存在。记得我小时候在老家上学时,每日都要经过字民路,而字民路与字民桥早已拓平通车,之后又填了宋家湖,路上新放置的字民桥石栏杆也仅仅是个象征的意义,看不出字民桥的原来模样来。

我曾经查阅过许多有关严州的书籍和老照片,但一直未能一睹老字民桥的容颜。此番却于无意中看到这座近百年前的老桥旧貌,颇为感叹,想来或许也是目前最先发现此桥面世的老照片了。

照片的右侧露出半截粉墙黛瓦的寺庙建筑,有道路分别从其前后经过。说起这座建筑,在老严州人眼里可是大大的有名。这里最早是一座寺庙,名唤报恩寺,据《建德县志》记载,此寺始建于宋庆历年间,之后几经重修,至光绪十六年由僧人善修及县绅吴逢庆等人于旧址募建,今人看到的该寺则是于民国七年(1918年)由僧人月坤最后完建。上世纪三十年代建德佛教引会成立,报恩寺成为佛教引会会员念佛放生的念佛林。

提到报恩寺,就不得不说说曾在该寺开办私立小学的建德县绅方型先生。

方型,字洁斋,建德绪塘人,早年毕业于浙江法政专门学校,一生笃信佛教,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建德佛教支会成立,方型被选举为理事会理事。他平日里乐善好施,深受邻里赞誉。抗日战争胜利后,建德佛教支会于县署前搭台连做三日法事,超度本县抗战牺牲的将士和死难乡亲的魂灵。

1905年,清廷向全国宣布实行“预备立宪”。1907年10月清廷正式下令筹设谘议机关,模仿西方立宪制国家地方议会的谘议局开始在各省筹设,职责在于议论本省应兴应革的事件,以及预算、决算、税法、公债及省政义务等。在1909年6月的浙江省谘议局初次选举开票中,方型获得33票进入建德七名初选当选人之列,后来虽在复选中败北,但也可见其平素在建德百姓中具有一定的声望。民国七年(1918年),建德县由九区选出王庆茀、方型出任第二届浙江省议会议员,并于当年12月由省议会推选方型等27人担任法律股审查员(民国七年12月8日《时报》刊登新闻);民国十一年(1922年)至民国十二年(1923年),方型出任建德县劝学所所长。

方型先生一心向佛,以居士身份在家修行不辍,广结善缘。我曾阅读过他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写给宝静法师的书信,信中大意是其捐资为观宗寺住持谛老法师圆寂做功德,以及资助《弘法社刊》的发行,并读社刊后的心悟感受,心诚意切,然书信字句晦涩难懂,不是我等凡人所能参悟。

方型先生热心于家乡的教育事业,早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即担任位于城内西门街柳树巷口的建德高等小学首任校长,宣统二年(1910年)又于西区光华乡(现洋溪镇)开设建西两等小学。1942年日寇侵占梅城后,建德百姓生活极为艰难,许多儿童失学。延至抗战胜利,方型先生以报恩寺作为校舍独资开办私立洁斋小学,广纳包括梅城附近乡镇在内的失学儿童就读。洁斋小学于1946年春季开始招生开学,共有8个班级。寺内教学楼分三层,底楼为教师办公室和仓库,二楼为教室,三楼为学生宿舍。方型先生聘请了原严中教师洪言讱任校长,还聘请了包括孙献琛、郑珮(又名珮琼)夫妇以及方秀桐、刘惠芬等在内的多名学历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任教,省立严州医院院长方秉章先生则义务担任小学校医。

提到孙献琛、郑珮夫妇,或许许多人并不太熟悉,但要提到浙大西迁时校长竺可桢居住过的府前街三号“私淑艾舍”,相信大家大都听闻过,而夫妇俩正是这房子的主人。孙献琛,字岛夫,富阳场口洋涨人,早年毕业于浙江高等师范学校,先后在包括省立九中在内的多所学校任过教,还担任过福建省建设厅文秘和寿昌县建设科科长等职,对国文、数学、历史、地理各科都能熟练讲授,尤其在国文方面造诣深厚;夫人郑珮女士是建德县惠英女校首任校长,被方先生聘来义务讲授数学课程。梅城“活字典”倪孜耕先生生前曾提到,与严州军政分府长叶诰书为同年拔贡生的郑带先生就居住在府前,而位于府前的“私淑艾舍”又是郑珮的父母所建房产,这位郑带先生是否就是郑珮女士的先人,我不敢妄加猜测。孙献琛、郑珮夫妇的三个女儿孙沩、孙汭、孙琦先后毕业于省立九中,又先后毕业于浙江大学,可见其书香门第的非凡之处。而方秉章先生乃严州六睦医院院长叶润石的外甥,毕业于浙江省立医药专科学校,抗战时期曾服务于军政部第25卫生大队、浙西卫生院,之后还担任过建德县医师公会常务理事,省立严州医院院长等职,是位医术精湛的医生。

(右二为郑珮女士   选自郑家后人网络文章插图)





洁斋小学与小南门外的原八婺小学于解放初合并,设址报恩寺,改名八婺小学,后来报恩寺又成为航运职工子弟学校的所在地。

岁月荏苒,眨眼间百年已过,照片中的学生想是已大多作古。近年梅城旧城改造,又重新开凿打通了玉带水,相信字民桥也必将以崭新姿态重现梅城。

走笔至此,忽闻老家传来消息,字民桥旧址已然在开挖,在字民桥西侧工地还挖出了严州的镇州之石--儡石,该石以前仅载于文献书籍,如今重见天日,太平盛世,于建德来说是个极好的兆头。就用儡石上所刻的文字作为本文的结尾吧:“伟哉儡石,作镇此州。显晦以时,灾祥实由。制服貔彪,消殄巨蟊。桑麻遍野,榖麦盈丘。千亿万年,世沐洪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政协建德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建德市委市政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