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6日,首发列车G9505次行驶在桐庐县境内的杭温高铁跨杭黄铁路特大桥上。新华社记者黄宗治 摄
2024年9月6日9时,G9505和G9508两列高铁列车分别从杭州西站和温州北站开出,以最高350公里的时速飞驰着奔向温州和杭州,标志着从7月30日起试运营的杭温高铁开始正式运营。杭温高铁自杭州市桐庐东站引出,正线全长276公里,全线设桐庐东、浦江、义乌、横店、磐安、仙居、楠溪江、温州北、温州南等9座车站,从桐庐到浦江只要18分钟,到温州也只需1个小时。这使我不由地想起54年前的1970年9月7日到21日在当时的建德县姚村公社下梓洲村参加建设桐浦国防战备公路那段难忘的日子。
上山第一天
那时,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已经是人人皆知的一句话。当时横跨钱塘江的桥梁只有一座钱江大桥,很多地方过钱塘江靠渡船摆渡,过江交通运输很是不便。上级领导要求在桐庐经建德到浦江的崇山峻岭之间建设一条能够通过大吨位坦克的战备公路。按照当时的体制和经济状况,这条战备公路分摊到桐庐、建德和浦江三个县(营)划段包干建设。
全路有统一标准,由夺路指挥部施工员监督施工。三县(营)也同样将承担的路段包干给各个下属公社(连),直至各个大队(排)。建德县梅城革委会(连)按照红旗大队(即原西湖大队)、红卫大队(即原龙山大队)、东方红大队(即原东湖大队)的次序,各自承担了一段路的修建。参加筑路建设的人从各个大队抽调,生产队记工分,每人每天交一斤米(大队再补贴半斤),各自带吃的菜、用的筑路工具和衣被蚊帐等日常用品,住下梓洲村仓库、学校、农户空余的楼上通铺而息,各个大队集体烧饭吃。

梓州村山岭
我所在的梅城镇革委会的红卫大队,从各个生产队共抽调了150余人。梅城镇革委会算一个连,由镇干部黄金模带队,成立梅城夺路指挥部,每个大队(排)和生产队(班)也都有干部带队。1970年9月7日上午在浙江冶金工业学校大操场开了欢送大会之后,参加筑路的人自带锄头等工具,以及衣服、棉毯(被)、蚊帐、菜(多数是干菜和酱)、钱与粮票(主粮米是大队集体用手拉车运进去的),到梅城大坝等候船只。十点左右,天下起雨来,大家全上船。在欢送的口号和锣鼓声中,船开了。
船到三都码头靠岸后,下船步行。我在三都街上吃了一碗面,没敢多呆,同后面来的第二船人员一起,挑着东西,就“笨鸟先飞”先走了。一路上,细雨不停,时而还有较大的阵雨,然而我们却不管道路泥泞,唱着“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大步向前。慢慢地,人分散了,到洪岭时,已经汗水淋漓,也不敢多歇,但越往前走,担子越重,步子也越迈不开。在“早点到目的地早点休息”的愿望支配下,我们仍然不畏风雨袭击,尽快向前。到姚村时,“先头部队”只剩下十多个人了,我们小队的为民、继根、唐烨和我都在内。这时,肚皮早已空了,在姚村小学喝了点茶又冒雨前走。
走了没多久,看到了一块界石,上面写道:南至苦岭,东至潘岭脚。有两条道摆着:一条是较平坦的小泥路,一条是很陡的石阶路。我们分不出东南,觉得到下梓洲要翻一个大岭,大概朝这石阶上去的便是吧?于是我们便上去了。陈明轩、朱青云犹豫,但前无村庄后无行人,也只好跟着我们上来了。走一段,我们便议论一番:走没走对?有的说,走错了,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有的说,没走错,路是人走出来的,要攀登光辉的顶点。结果,在我们年轻人“不到黄河心不死”轻易不肯认错的思想支配下,我们艰难地爬到山岭顶,看到了几间房屋,一问那里正在割单季稻的农民,才知道我们真正走错了,岭翻下去就是浦江。没有办法,我们只得随农民的指点,从一条崎岖的路弯下来,到了潘岭脚。这时发现这里离我们开始爬上石阶路去的地方,只前进了几十米,而我们竟艰难地爬了六里多山路。
在岭脚,我们休息了一下,喝了茶,肚子实在饿得不行,幸好陈明轩给我吃了两块番薯。这时,也歇在路边的九队女社员卢翠英带着哭腔说她实在挑不动了,能不能找个人帮她挑挑,她愿意出五六角钱。我当时觉得她比我的担子要重二十来斤,就建议与她对调挑,不要花钱雇人了——况且也雇不到!就这样,我们一步一步向上走,爬到山岭顶,在雨中休息了一会,带着“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喜悦心情,走下岭去。
从岭顶到下梓洲村有六七里路,还有二里多路快到村时,我们队里先期到达的姜阳生来接我了。我就让他帮助挑卢翠英的担子,我自己坚持着挑着担子到了目的地——下梓洲村里。这时,一些队员早就吃过饭了。
我吃了晚饭,双脚痛得迈不开,但大队干部赵雪林通知开会,主要是成立各种班子,我是工地政宣组的成员之一。这会一直开到快十一点才完。

梓洲村公路
五天以后留下三分之一的人员
第二天上午下雨,我与杜金富两人买了笔、墨、纸,写了一些标语贴出去。下午天晴了,我们随大家一起去离住地二里多路的工地参加挖泥。
红旗大队是与我们同一天到达的,东方红大队是第二天到达的。第三天,喇叭里传来重要广播:党的九届二中全会胜利闭幕!全会宣告将召开第四届全国人大会议,批准了国务院全国计划会议和本年国民经济计划的报告,批准了中央军委关于加强战备工作的报告。这时村里锣鼓声、口号声不绝。我们赶快写了决心书,大家决心遵照毛主席“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号召,继续全面执行“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方针,抢时间高速度保质保量完成桐浦战备国防公路路基修筑任务。还写了相关修建战备公路的报道稿,除送到姚村公社广播站之外,还托东方红大队的鲍文淼在回梅城时送给梅城镇广播站并寄送建德县广播站。第四天上午,赵雪林在开好会之后就回家去拿钱和解决炮锤炮钎问题。因为现场情况是挖土方量已经不大,而开石方问题出来了。
在岩石上打炮眼是个很吃力的技术活。一般需要二个人一组,一人用毛竹片做的软柄带二十余斤重的铁锤砸钢钎,一人扶住钢钎并在钢钎砸了之后马上将它往上提一下、转个方向,需要配合得很默契。这个软柄铁锤不是怎么好抡的——要又快又重又准,否则砸到另一个扶钢钎人的手上可就闯大祸了。红旗大队是用每人每天二元零四分的工资从兰溪雇了三个开炮师傅。我们怎么办?下午大队干部徐天华送炮锤来工地,晚上排、班长集合开会,宣读了连部向营部的决心书,并提出了一些工作与生活上的意见。主要是现在需要立即解决炮工和开炮工具问题,生活上我们大队的粮食补贴比红旗和东方红大队少,以及家里种的蔬菜不仅无法卖掉连再种下去也有问题,而这里还需要花钱购买又没有钱,等等。会又开到十一点钟,徐天华答应每个人可以借一元钱,并回去向大队领导班子反映,一定想办法搞些开炮工具和专业人员来。
一方面,我们用有限的炮锤和钢钎打炮眼,以争取开炮来解决筑路所需的岩石;另一方面,我们更多的是用钢钎直接撬、用锄头挖比较好挖的石块。钢钎也不时地需要锻打,我们大队和东方红大队都没有带风箱来,就借用红旗大队的风箱。这时,抽风箱的鸡毛没有了,红旗大队要我们解决。大队干部章金荣派唐烨翻过潘岭去洪岭、三都都没有买到。眼看土方基本完成,就剩下石方了,当务之急是尽快恢复风箱正常使用。但是风箱没有鸡毛,怎么办?
第五天晚上,赵雪林从梅城回工地之后,干部开会研究决定:大家都窝在这里,石头开不出,误工太大,因此,每个生产队只留下三四个人就可以了,其余的人都可以回家。留下的人必须是有打炮技术并且家里有辅助劳动力的人,最好要8分以上工分底分的年轻人。这样,第六天中午我们的班长姜阳生开会回来传达之后决定下午搞一下突击,土方留下不多,然后让为民、继根、永法、培卿回去,他、唐烨和我三人留下。整个红卫大队只留下57个人了。这57个人当中,只留下邵海花、卢翠英2个女的。她俩在休息的时候,就自动给男同胞洗衣服。

梓洲村美女峰
9月13日,回家的人在二点多钟就起床,赶早回家了。人虽然少了,但干劲却高了不少。中午在家吃饭休息时,梅城镇干部黄金模说:三河向大洋挑战,大洋应战并向其余地方发起挑战,挑战条件是:二十五号以前在完成土方基础上完成石方任务!为此,赵雪林、夏菊花(东方红大队知青)、孙益新(红旗大队干部)与我一起商量了应战书。我们应战条件是:二十二号前完成石方任务。
风箱用的鸡毛仍然没有买到。三个大队干部集中开会,提出再到附近农户家里找找看,假使还没有,就三个大队一起去买几只鸡来杀掉吃,以解决风箱用的鸡毛问题。另外,从14日开始,每人每天只需要交一斤米,米饭就可以任你吃饱!这样,大家的干劲又高了不少,出现你追我赶的气象。但是,13日晚上下了一场雨,工地上有几十方泥石从上方塌了下来,盖住了大半个路面。这使得我们完成任务又要延迟一天!同时,雷管、炸药又不够了。种种困难只有一个办法解决,那就是加快步伐添点劲!另外,桐庐、浦江两县相关部门20日要来工地参观,所以,除了增加物资措施,我们也同各个公社(连)一样,积极准备标语牌、彩旗等,加强了宣传工作,增加精神食粮。
9月15日是中秋节,上午大家满怀信心地在工地上干。这时,来了一个施工员,朝填平的水沟中的涵洞里看了一看后,告知大家,涵洞上的石板已经有裂缝了,现在还没有通车,以后大吨位的坦克怎么过?必须全部返工!这下子大家都呆住了。记得刚开工的时候,这个施工员就交代过:“这里的桥要用钢筋水泥浇的,你们暂时先不要管它”。但大家却以为这里水沟如果先不搞,劳力无法发挥很好作用。另外,在这深山老林里要找到钢筋水泥估计要较长时间,于是就往水沟里倒了土,在少数人同意下,用较大较厚的石板代替了浇铸钢筋水泥。但现在却是这样一个局面!无奈之下,只有返工,重新挖掉泥石,以便建桥。这一天的晚饭也是异乎寻常,吃的是番薯粥!同伴们说:这比平常在家过中秋节吃粽子和月饼还有味道,值得纪念!

梓洲村口牌坊
接下来几天基本都是打炮洞眼、开石方。钢钎的长度和粗细,都成了研究对象。红旗大队提出用半支炸药、在炮洞还只有一半的情况下就开“扩大炮”,目的是加快加深炮眼,为此,要两边的红卫、东方红大队人员远离一下。赵雪林以为这样不符合工地纪律和规范,不同意,让大家不要走开。红旗大队无奈只好不放“扩大炮”。有别大队的放炮师傅凭着谁也管不了的姿态,加上炸药不是他自己领的,所以在炮眼没有达到夺路指挥部规定的1.5米深度,就往里边装了很多的炸药点火了。这样一来,炸开的石头很多飞到小溪对面的稻田里去了,既浪费炸药又损害庄稼。为此,指挥部提出了批评,炸药要限量。
另外,整个工地也出现了工伤事故和流行性感冒,所以夺路指挥部强调了安全生产和节约药物。蔬菜也是一个问题。没有新鲜的。当家菜都是酱萝卜、大头菜、干菜。有钱的偶尔去买个咸鲞来吃吃。真想吃点新鲜的蔬菜!在这里吃饭了之后要不就去工地劳动,要不就睡觉,最多就是到全村唯一的商店——一个刚营业的代销店里转一下。生活显得有些单调、枯燥。有些人呆不牢了,私下相互问着:明天回家去,你去吗?9月18日,红卫大队下了个狠心:今天一定要完成任务,后天就“班师回朝”!但老天却不作美,竟下起雨来了!东方红大队昨天与红卫大队一起商量也同意早点完工早点回家,于是这天上午这两个大队都冒雨出工了。但是下午雨更大了,东方红和红旗两个大队就都没有出工。只有红卫大队冒雨出工,还是工地上最迟收工的。

梓洲村民宿
早出晚归提前回家
接下来的日子都是有些毛毛雨的阴天,不下大雨就算好天气了。红卫大队为了早点完成任务早点回家,早上五点多钟就出工了,信心十足起劲干。赵雪林甚至要我提前把给下梓洲大队的感谢信写好。但是红旗大队因为他们路段20日肯定完成不了,所以想让另外两个大队也留到他们完工22日才回家。20日下午,他们借口与红卫大队路段交界处的一块岩石是红卫大队的任务,需要红卫大队挖掉。这使红卫大队干部赵雪林非常恼火,说:“当初划界时大家都是三头六面说清楚的,这岩石是你们红旗大队的任务,怎么现在才说划得不对?”双方争论起来,闹得不可开交。后来三个大队主要干部碰头会商量,红旗大队的炮工与红卫大队炮工也商量了,最后折衷,红卫大队再打一个0.7米深的炮眼交给红旗大队就可以了。
当时,天已经黑下来了,夜幕已经降临,红旗大队思量红卫大队肯定完成不了。但在红旗大队回到住地休息去之后,红卫大队马上集中人员,说明情况之后,大家毫不迟疑,全体炮工排起队来,一个接一个不停歇轮流干,结果没多久这个炮眼就打成了,大家欢天喜地回到住地。吃了晚饭,整理行装,准备等路上的干粮——馒头拿到手后就趁着月光出发回家。
然而,馒头没有拿到,黄金模来了,问:“赵雪林呢?”大家问:你找他干什么?黄说:今天晚上你们不能走!赵雪林是同我讲起过,但他没有正式汇报。第二,工程是不是符合标准,没有经过验收。第三,你们先回去这要影响其他公社,要同其他公社一起完成之后才行。听了他这些话,大家也顾不得他是领导了,七嘴八舌地说:路基完成只是工程建设告一段落,既然以后还要来铺路面,验收目前肯定还不会来,那要等到什么时候?我们已经完成了任务,其他公社来的时候就比我们迟了好几天,为什么早来的完成任务了还不能走?另外,粮食吃光了,菜不够,钞票也用完了,天气渐渐冷起来,衣服也不够。来的时候你们领导不是讲过谁先完成路基谁先走的吗?大争吵之后,黄金模还是不同意,就把邵海花叫到夺路指挥部里去了。这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
我这时忽然发现姜阳生等队友已经不见人影了,也就悄悄地从后门溜出。门外一片昏暗,远处路上有一闪一闪的过路人的电筒光。在暗中,我碰到一个人,也挑着一担东西往前走。走近一看,也是我们红卫大队队员董如今。这样,我们二个人一脚高一脚低地在暗中向村外走了出去。走到上梓洲时,遇到赵雪林等二人,一道摸黑向潘岭走去。但由于这里也在建造公路,山道辨别不清,只得摸索着走一条没人走过极其崎岖的小道,在柴草中前进。这条路比我们来时走的那条路要长,也难走得多。到潘岭时,又遇上几个比我们早一点到的同大队社员,休息了一下,下岭过姚村时生怕这里有人阻拦,大家都悄悄地经过。这时已经是下半夜了,月亮也出来了,路也大了,大家的心情也舒畅了许多。
在离洪岭不远的地方,追上了也是我们红卫大队走出来的大部分社员。他们在休息,等我们。我们一见面,都非常高兴!清点一下人数,只剩下邵海花和几个年纪稍大的人还没有出来。于是,大家一路说说笑笑走到三都。这时已经是21日早上五点钟了,饮食店还刚刚开门,无东西可售卖。我们坐着休息,吃点茶和馒头,约六点走到渡口。等到快七点钟的时候,邵海花和几个年纪稍大的社员也赶到了。邵海花说,东方红大队的人昨晚不走,但今天早上天亮后也一定会回来。她还说,在姚村时有人阻拦,但最后还是让他们通过了。七点一刻,渡船开了,这是三都公社的船,很小的埠头都停,最后在离东关茶园不到的地方船坏了,只好上岸步行,票价减半。到龙山家里时已经九点钟了,去大队部转了一下,没事,回家睡觉!吃了中饭之后,又睡觉到下午两点多钟。
不会忘记
图片54年前那次去下梓洲参加建设战备公路就这样结束了。如今,杭温高铁跨越浦阳江、南江、楠溪江等河流,穿越仙华山、大盘山、括苍山等山峰,沿线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岩溶地质发育强烈、地形地貌复杂、施工难度较大。但从2020年6月开工建设以来,建设单位优质高效推进工程,架设了楠溪江特大桥等117座桥梁,建成了榧岭隧道等81座隧道,确保了工程如期建成,在本月6日正式开通运营。

梓洲村公路
是啊,祖国的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城乡如同花园一般,公路四通八达,连浦江、磐安、仙居这些地方都已经开通了高铁。各地建设的大桥也很多。就拿杭州市南面的钱塘江上来说,就有袁浦、之江、钱江、复兴、西兴、彭埠、九堡、下沙、江东九座大桥,早就改变了光靠钱江大桥一座桥的历史了。
54年过去了,新时代来了,我每次回忆,都感到在下梓洲建设战备公路的日子内容丰富,深受锻炼,值得纪念。同伴们那种不畏艰险、奋发图强、只争朝夕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们,值得发扬光大。下梓洲傍晚的那些开山炮声、美丽的景色和秀丽的山峰,也萦绕在脑海,久久难忘,值得留念。为此,特撰写本文,记录这段美好和值得纪念的日子。
本文作者:蔡继权,男,1948年生,祖籍浙江萧山,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在建德梅城读完小学、中学后下乡梅城龙山大队,1970年作为首批工农兵学员进入杭州大学学习。1973年起在建德新安江中学教高中化学;1983年以后分别在地方国营建德有机化工厂、梅城工业发展总公司、传化专用化学品研究院和杭州市化工研究院工作,长期从事新产品研发与科技管理。曾获杭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发表科技论文85篇,出版专著3本,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项,制定省地方技术标准多项。曾获建德县先进生产工作者,杭州市、浙江省和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