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本情况 | 政协动态 | 文史春秋 | 提案选登 | 社情民意 | 两会专题 | 政协党建

建德文史 | 严州古城千年儡石神奇重现记

发布日期:2024-11-07来源:融媒体中心字号:[ ]

严州古城梅城,东西两区12纵13横街衢格局,共有大大小小86条街巷里弄。在这些星罗棋布的街巷里弄中,有一条特别另类醒目的巷名叫儡石巷。这条从字民街至古城中心十字路口的街道又称总府街,老梅城人俗称巷口。儡石巷之名起自哪个朝代,准确的历史记载不是很清楚,但是,作为梅城人口口相传的老巷名,也许已经有成百上千年的历史了。

梅城镇

既然称儡石巷,那必定有儡石存在。但是,沧海桑田,在历史的变迁中,曾经的儡石已经神秘失踪数百年。留下的只有一些碎片化的文字记录。作为睦州、严州的镇州之石,严州儡石也因此被笼罩上一层十分神秘的色彩。至于严州古城儡石到底遗落在哪里,模样长得怎么样,儡石巷又典出何处,产生在哪个朝代,对于这些问题,各方众说纷纭,很多严州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和梅城本地的文物玩家,都在试图寻觅失踪了数百年的严州儡石,以便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但是,一直没有收获。

当日历翻开2021年1月8日的时候,奇迹发生了……

一、神奇发现

2021年1月8日上午9时许,因为要请安徽大学士徽雕有限公司帮助修复一张石供桌,我和同事李恒、鲍稼轩赶到西湖驿站旁的旧石构件堆放场去做对接工作。

也许是前一天晚上下了一场透雨的缘故,那天,严州古城的空气格外清新,尽管有些微微的寒意,但风清气爽,碧空如洗,到处是一尘不染的美丽景象。

当我们来到西湖驿站石构件堆放场地的时候,往日布满灰尘的大大小小的石构件,全都透出干净的亮色。我们在场地上一边清点石供桌的主要部件,一边寻找散落残损的小部件。这些曾经是古城江南山川风雨雷电坛遗址建筑的石构件,经我们登记造册之后,移交给徽州石雕的匠人进行修复。就在我蹲下身子看这几块残件的时候,眼光无意间瞟到堆放在旁边一块呈赭红色的巨型碾子石头上有清晰的文字,我情不自禁地大叫一声:“这碾子石头上有字!”在场的几个人立即围拢过来,大家仔细辨认石头上所刻的文字:“……哉……石,……镇……州。……灾祥寔由……”当时只辨认出8个字。我们几个都非常激动。

在场的摄影师鲍稼轩立即对石头上的刻字进行了拍照。当时我们都没能确定这是一件什么样的文物,但是这个谜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因为要赶时间去冠江楼开会,我交代李恒第二天安排人手来拓片,弄清楚这块碾子样式的石头上,到底刻了一些什么样的文字。

第二天上午,李恒邀请古城名士戴文旭先生前来拓片。当拓片出来之后,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伟哉礧石,作镇此州。显晦以时,灾祥寔由。消殄巨蠹,制服貔彪。桑麻遍野,谷麦盈坵。千亿万年,世沐洪庥。”这些文字,人们早已在《严州府志》等有关方志和历史文献典籍中见到过,可谓是耳熟能详。这让现场参与的几位严州文化学者都兴奋不已。这不就是失踪几百年的古城之镇石——严州儡石吗?因为儡石上所刻的文字,与史志记载的文字基本相同。这种巧合与神奇让所有在场的人都不敢置信。这一重大发现的消息不胫而走,在严州古城立即引起巨大的轰动,人们奔走相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李恒当即打电话给我,确定这块碾子模样的石头,就是严州古城神秘失踪数百年的严州儡石。当天晚上,在严州古城非常活跃的“严陵问古”文化团队,在访问李恒之后,就最先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严州古城重大文物发现——严州儡石神奇重现”的消息。

也就在当天晚上9点多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梅城美丽城镇建设现场总指挥叶万生给我打电话,要求在没有经专家确认之前,暂时不对外发布消息,等到时机成熟再对外发布,同时要求做好文物的现场安全保护工作。

第二天早上,叶万生主任就来到现场察看,在听取介绍之后,他提出了做好原址建设保护的初步意见,并请中国联合工程公司进行原址保护的碑亭设计工作,力争在春节之前建成并对外开放。

2021年1月11日上午,叶万生主任在冠江楼召开严州儡石保护工程设计专题会议,就碑亭设计方案选择进行会商。严州儡石原址保护工程就此有序展开。

作为镇州之石——严州儡石,在被发现刻有铭文之前,又发生和经历了怎样离奇曲折的故事呢?这还得从去年国庆假期发生的一件事说起……

二、重见天日

2020年10月4日,正值国庆假期,在宋家湖开挖修复工程的施工现场,挖掘机偶然挖出了一块圆柱状巨石。得知这一消息,李恒等人立即赶到现场,经过反复观察后初步认为,这块巨石很可能是唐代的一块碾子石,是当年筑城时用来夯土的碾子,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他在现场给我打电话,并把他的初步判断告诉了我。因为一时很难判断其价值,施工方不知如何处理。我说,既然是唐代的东西,肯定有历史价值,在没弄清是否有文物价值之前,要先就地保护起来。我当即给叶万生主任打电话,告诉他这件事,请他定夺。他说是唐代的东西,无论如何先保护起来再说。因此,这块碾子模样的巨石就被暂时保护起来,堆放在施工现场的工地上。

第二天,我赶到施工现场,反反复复察看这块如碾子模样的巨石,这块巨石呈圆柱状,两头带有榫头,呈赭红色,长度近3米,直径近1米,足有3千多公斤重。由于埋在水底下的时间久了,石头周身布满了包浆,实在看不出什么名堂。因为巨石两端有突出的榫头,在场的很多人推测,这是一块一千多年前建造睦州古城时用来夯土的碾子,没有多少文物价值。因此,施工方提出,可否当作砌磡石料,就地埋入玉带河的护岸。我说这是不行的,在没有请专业人士鉴定之前,要进行现场保护,即使以后要找地方陈列摆放,也应该放在朝京门外的瓮城里,作为物证,让后人认识一下千年古石,也是有意义的。为此,我又请示有关领导和梅城镇负责人,得到的是肯定的意见。就这样,这块碾子模样的巨石得以留了下来。

第三天,2020年初冬,因施工需要,这块碾子巨石被迁到离发掘原址一里之外的西湖驿站旁边,与已经发掘的牌坊石构件堆放在一起。从此,这块巨石就这样静静地躺在那里,几乎无人问津了。

真的好险呐!严州儡石的命运,差一点就与历史失之交臂。这真是不幸中之万幸啊!因为这块碾子模样的巨石,在没有被发现文物价值之前,随时都有被填埋和丢弃的可能。

三、历史记忆

严州儡石的发现,可谓是盛世祥瑞,也是严州古城考古的重大发现。从儡石铭文的局部拓片看,严州儡石铭文共有十句,每句四个字,一共四十个字。原文是:“伟哉礧石,作镇此州。显晦以时,灾祥寔由。制服貔彪,消殄巨蠹。桑麻遍野,榖麦盈丘。千亿万年,世沐洪庥。”这段文字的大意是:神奇而岿伟的儡石,是睦(严)州的镇州之石。在或明或暗的时候,它能预知天气的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发生。能够制服危害百姓的豺狼虎豹,又能灭绝奸佞巨寇和病虫灾害。有它的护佑,睦(严)州地方就会桑麻遍野,五谷丰登。有它的庇佑,千亿万亿年,睦(严)州的百姓都能沐浴和享受祥瑞之光的庇佑。

礧石者,乃巨石之意也。从铭文的含义理解,礧石不光巨大,还会有神灵闪现。如傀儡戏中的影子画面一样,会在礧石身上面出现。如宗教神灵法器一般,让人顶礼膜拜。因此,后人就将唐代使用的“礧石”和明代使用的“磊石”,改名为“儡石”。清代和民国的严州方志中,就没有“礧石”和“磊石”的名称了。

儡石铭文既记载了严州儡石能驱邪避凶,遇难呈祥,赏善罚恶之神奇,又记载了它能庇佑百姓安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盛世景象,实为世所罕有的神奇之石!

从发掘出来的严州儡石外观形象和色彩看,它同唐代睦州古墙遗址上所用石料的材质是一致的。因此推断,严州儡石最迟出自唐代中期是有可能的,与睦州筑城的历史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距今大约有一千两百多年的历史。

但是,有关严州儡石的记载,最早出自哪个朝代?经过考证,目前已知的最早记录是出自明万历《严州府志》,但是,这个节点距离唐宋已经有四五百年的时间了,中间留下很长一段历史的空白。其后,万历《严州续志》,清康熙《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康熙《严州府志》《建德县志》,乾隆《严州府志》,光绪《严州府志》《建德县志》,民国《建德县志》等等,不下十几种方志文献典籍中,都有关于严州儡石和儡石铭文的记载。

在这些历史文献记载中,有出入差错的只是个别文字。主要的有:“礧石”之“儡”,原始石刻铭文为“礧”,到了明代又作“磊石”,到了清代则为“儡石”。历朝历代文献记载中,铭文中的文字不尽相同的主要是第二句中“作镇此州”的“州”字,有的铭文为“作镇此邦”,“州”与“邦”,从意思上看,没有多大差异。第四句中“灾祥寔由”之“寔”字,后改为“实”,这两个是异体字,也就是说是同一个字。第六句的“制服貔彪”之“彪”字,有的史书上是“貅”。这些个别文字的差异,没有原则性的问题,大抵是抄录者的喜好或记忆造成的。不必过于执着。

至于严州儡石的摆放地点究竟在哪里?有明确文字记载指向的是在康熙、乾隆《严州府志》之后的时间里发生的。而有关严州古城儡石巷的文字记载是在明万历《严州府志》中。

明万历《严州府志·经略志》中记载,万历四年(1576)严州府同知林烋在建北二峰真武庙时,得一石,有“群贤峰”三字。临建之日,四鹤呈祥。会稽罗万化有文记之:“磊石筑竖,昂耸如塔。风雨蛊腐,不能摧侵。当日之定柱架梁也,倏有二鹤自空中而下,飞舞峰顶,未几又下二鹤,相继翩翩鸣览,经午不去。徐徐然柱定梁架,齐直冲霄上升,兹鹤也。更宇宙数千年未见而特见于兹峰之巅。上梁之日,争喧于白昼之众睹,可不谓休徽之符现乎?由‘群贤峰’三字之石出,则地显其灵;由仙鹤四舞之上腾,则天呈其祥。上下相感之机神矣哉。嗣是而降运聿回,人文日盛。甲科振美,仕籍显崇,泰阶登而丰功集,如蛟峰,如文毅,如文敏,如康懿、庄襄,诸公济济联芳,永隆弗替。严人士颂公之功不衰,奕世戴德矣。”

罗万化,会稽上虞人氏,隆庆三年(1568)状元及第,曾任礼部尚书。他的这段文字,是最早的记录严州儡石出处的文字。同时,有两个值得注意的信息,一是第一句话就明确称呼为磊石,而磊石是严州儡石的第二个名称;二是磊石为竖立的,如塔之状,这是对今天我们误认为碾子之石与横着看有关。以此推断,当年的儡石是如佛教中的法器转经筒一般,要竖着看才是正确的。

从铭文记载的变化看,大同小异。而在明代的文献记载中,严州儡石都写作“磊石”。至于改为“儡石”是从清康熙编纂的《古今图书集成》和乾隆《严州府志》开始的。

康乾之后,《严州府志》和《建德县志》有几次大的修编,再有关严州儡石铭文的记载,都是以抄录前朝文献为主,没有什么新的变化。在光绪《严州府志》和光绪《建德县志》中,在同一志书中都有两处有关严州儡石的文字记载。其一在《封域·古迹》中,其二在《封域·祠庙》中。这些历史文献典籍的文字记载,为我们今天研究严州儡石这一奇异文物,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四、未解之谜

严州儡石从唐代诞生到今天,已经有一千两百多年的历史。尽管有很多历史文献典籍做了收录和记载,但是,还有很多缺失和不足。有许多谜底需要我们去解码揭秘。

我认为主要有六个方面的问号:一是严州儡石诞生的年代,是发生初唐睦州州治迁移的时候,还是中晚唐陈晟筑睦州城墙之时?二是现在发现的严州儡石,除了已经可以辨认的儡石铭文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文字存在?三是现在的严州儡石的包浆里面,会不会有傀儡戏中的人影形像存在?四是依据严州儡石铭文记载,严州儡石能预测吉凶和年成丰收,这个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记录,是怎么样产生的?五是儡石巷,究竟是一条街还是一条巷?历史上有没有一条直通水湄的儡石巷存在?六是会稽罗万化记载的真武庙的磊石,是不是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神奇之石?

这些谜底需要有心人来解密,这些谜底一旦揭开,又会迎来一番新的风景!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政协建德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建德市委市政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