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睦州百姓迎来一位好官——胡则。当时胡则的官衔是太常博士、两浙榷茶提举兼睦州知州。
胡则画像
胡则,字子正,生于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农历八月十三日,婺州(今金华市)永康方岩附近库川人。胡则出身农家,小时家境贫寒,没有条件上学,只好跟人学习手艺。永康属吴越国,后吴越国纳土归宋。宋恢复原吴越地科举,胡则弃艺求学于寿山岩洞蒙馆。读书期间非常刻苦,潜心研习经史诗赋,学业大进。于宋太宗端拱二年(989)三月,远离家乡赴汴京赶考,一举高中陈尧叟榜进士,成为纳土归宋婺州考中进士功名第一人。金榜题名后,首任许州(今河南许昌)田县尉,后调任宪州(今山西静乐县)录事参军。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以太常博士、两浙榷茶提举兼任睦州知州。
方岩山胡则纪念馆
睦州僻居山区,农耕落后,经济不发达。只有七山、一水、二分田。靠山吃山,山地只能种植苞萝、粟谷、大豆、油麻等农作物和种植桑树、漆树、茶叶等经济作物,而茶叶却是大宗山货。睦州建德县产茶始于汉代,盛于唐代,兴于宋代及明清时期。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古睦州是全国八大茶区之一”。《新唐书.地理志》载:“天宝元年(742)睦州土贡细茶。”睦州土贡细茶主要产自睦州城(今建德梅城)北绵亘东西,周围一百六十里的乌龙山区域和淳安县鸠坑茶。宋代时期建德茶叶成为地方朝廷进贡的主要贡品之一,同时也是朝廷税收的主要来源。建德龙山茶负有盛名,宋仁宗天圣年间进土葛闳《题玉泉寺》诗云:“试茶石鼎云含液……”(自注:新定茶品殊佳)。建德茶品相好,色泽嫩绿叶张肥厚,汁浓味醇清香回甘,名列上品。
位于大洋上源的胡公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几个大字格外醒目(范国良摄)
胡则刚赴睦州任上,正逢采茶时节。胡则马不停蹄到郡城(今建德梅城)四郊巡视,实地察看茶叶生长及采茶进程,同时深入了解茶农们的生活状况。当他来到城北茶山,只见茶山上的茶树疏疏朗朗,采茶的人廖廖无几。这产茶大州在胡则眼中所看到却是这番令人难以置信的景象,大惑不解,便上前与几个正在采茶的妇人了解真情实况。妇人们哀声叹气地向这位大人倾诉实情。为彻底了解本州建德的产茶情况及茶农们实际收益,胡则亲历亲为走访许多茶户,深入榷货务及榷山场查阅茶叶收购、销售、征税账册。别小看榷货务和榷山场庙小则鬼怪多,经过层层抽丝剥茧,疑团渐渐清晰,暂不惊动伺机定夺。
胡则身为两浙榷茶提举,自然要关注茶叶。宋代榷茶,始于宋太祖乾德二年(964)。沈括《梦溪笔谈》载:“乾德二年,始诏在京、建州、汉蕲各置榷货务。五年,始禁私卖茶。”按榷茶规定,朝廷各主要茶叶集散地均设立管理机构,称榷货务,主管茶叶流通与销售。在主要茶区还设立官办茶场,称榷山茶。主管茶叶生产,收购和茶税征收。
茶农由榷山场管理,称园户。园户种茶手无资金可向山场预支本金,此本金是高利贷。茶农所产茶叶先抵扣本金,再按茶的量扣税,多余的茶则以质论价卖给官府。种茶的零星散户,茶叶必须卖给榷货务,不得私自销售。官府收购的茶叶转手再批发给茶贩销售。茶贩必须事先向榷货务缴纳钱帛,以取得贩茶许可证,并凭许可证去指定的山场进茶。
杭州国家版本馆中胡公文化系列展览
胡则同时又身兼睦州知州,同样要关心本州百姓的生活。通过深入调查,得知茶农们怨声载道的缘由是,茶税负担过重不合理,州县掌管榷茶的那些官吏冠冕堂皇,口含天宪,肆意鱼肉百姓。这些官吏不仅与茶贩相勾结,串通一气,坑害茶农,明明是优质的上等茶,偏偏被他们认定为次等茶,以此压低价格。而且更为卑劣的是,他们将秤做了手脚,收购茶农的茶叶时便使用重秤,出售给茶贩时则使用轻秤,牟利后这些官吏悉数私吞。经这些贪官污吏几番克扣,到头来茶农一年艰辛的付出,最终换来两手空空,欲哭无泪!这种日子叫人咋过?茶农种茶的积极性严重受挫,与其这样有的茶农干脆毁茶种粮,这样还能有一口饭吃。有的一赌气索性让茶地荒芜,因此造成了当下这种不堪的场面。
时机成熟该出手了,要让那些祸害百姓的鬼怪付出沉重的代价,替百姓们讨回公道。胡则怒不可遏拍案而起,难怪睦州茶叶产量逐年下降,如此势必影响税收,茶农合法的利益被这帮贪官污吏所侵吞,天理难容!此等邪恶之风必须扼制。掌管州县榷茶的官吏闻到风声,秉持“有钱能使鬼推磨”,“谁个见钱不动心”的信条,用巨银贿赂胡则,让他手下留情,网开一面。殊不知,胡则铁面无私,断然拒绝所贿,义正词严斥责:“朝廷予我的俸禄足矣!你们利令智昏,双手沾满铜臭,良心也被铜臭熏黑,国家社稷,天下百姓岂能容忍你们这些食人肉的蛆虫!我要务除害群之马,还睦州一片朗朗乾坤!”
梅城胡公殿(李恒摄)
胡则决意使用铁腕整肃吏冶,谁知州衙榷货务主事恶人先告状,仗着朝中有位靠山,根本不把胡则放在眼里。一纸奏折直达朝堂,皇上下旨吏部尚书前往处置。
尚书抵睦后,即召见胡则和榷茶主事各出示证据。榷茶官仅出示一纸苍白无力的诉状,而胡则出示大量真凭实据,包括茶农、茶贩、榷货务、榷山场小吏的画押供词。证据确凿,一目了然,无可辩驳。尚书明断胡则构陷不成立,桩桩事实,合法合规。既已公断胡则先拿州榷货务主事开刀,让他卷铺盖走人。
接着对那些利用职权贪脏枉法,坑害百姓的官吏,决不姑息手软,查出一起就惩处一起。对那些慵懒贪图安逸,漠不关心民间疾苦,养尊处优,无所作为的官吏决不纵容,该削职就削职,该辞退的辞退。把那些勤政爱民,品行端正,位卑不敢忘民忧,口碑甚佳的好官加以提拨重用,使睦州官场呈现风清气正,风清弊绝,面貌焕然一新。
从贫寒农家走出来的胡则,切身感受底层百姓的苦楚,因此非常体恤民间疾苦。深知茶农生活不易,对不合理的部份茶税予以免除,制订合理的茶叶收购价。为杜绝官商勾结,利益输送,建立起一套榷茶购销监督机制,既有力地保障维护茶农的利益,同时又使朝廷的茶税征收不受影响,两相兼顾。茶农们无不感恩戴德,心悦诚服把荒芜的茶地重新整治管理起来。胡则趁势鼓励茶农开垦荒山,扩大茶叶种植面积。广大茶农垦荒种茶热情空前高涨。在胡则因势利导下,睦州茶叶生产重新焕发出一片勃勃生机。
胡公故里
机缘巧合,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胡则任陈州(今河南淮阳县)知州,范仲淹任通判。胡则比范仲淹大26岁,两人均出身贫寒,立志高远,有共同的政治理想,惺惺相惜,成了莫逆之交的好朋友。
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胡则的好友范仲淹任睦州知州。当范仲淹看到睦州城郊茂盛的茶叶,这正是好友胡则在睦州任上精心呵护茶农利益,激励茶农广种茶叶,使得如今睦州城郊满山遍野郁郁葱葱。这是胡则给睦州人民留下一笔宝贵的绿色财富。范仲淹触景生情,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萧洒桐庐郡十绝》诗中云:“萧洒桐庐郡,春山半是茶。新雷还好事,惊起雨前芽”。(注:桐庐郡是睦州雅称,郡治在建德今梅城)。
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一生做官47年,其中5年在京任职,40多年均在地方为官,是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三朝元老的胡则病逝于杭州,终年七十七岁。范仲淹含泪悲痛为好友胡则写下《兵部侍郎致仕胡公墓志铭》其中写道:“性至孝、富宇量、笃风义、轻财尚施,不为私积”,“进以功,退以寿,义可书,石不朽,百年之为兮千载后”。
杭州胡公墓
胡则去世后,睦州百姓悲痛不已。为祭祀勤廉爱民,为睦州百姓做了无数好事,政声卓著的好官胡则在州城福运门外、三都千丈岩、大洋上源等地建立胡公庙。“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胡则,其美名事迹千载传唱,万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