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政协·委员荐书 | 第二十六期:《繁花》《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

发布日期:2024-09-06

来源:融媒体中心

字号: [

]

委员名片

建德市政协委员

建德市文联文艺创作辅导室主任

《繁花》推荐语

书香政协,香飘建德。大家好,我是政协委员张婷,今天我推荐的书目是《繁花》。

《繁花》是作家金宇澄的代表作,曾于2015年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不久前,王家卫导演的电视剧处女作《繁花》经历了10年的漫长等待,终于在央视八套开播,仅10分钟收视率就破了2。该剧改编自上海作家金宇澄的同名小说,原著曾获茅盾文学奖和“五个一工程奖”,写尽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上海男女的世俗生活。著名导演王家卫买下小说的影视改编权后,大家对《繁花》的期待更上一层。那么,作为小说的《繁花》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它为什么能成为近20年来最重要的中国小说之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全书分成31章,单、双数章节各有一条时间叙事线,一条谈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故事,一条谈20世纪90年代的故事,两条叙事线交叉进行。小说三个主角是军人家庭出身的沪生、资本家家庭出身的阿宝和工人家庭出身的小毛,讲这三个上海人从小到大的故事。以大量的人物对话与繁密的故事情节,像“说书”一样平静讲述阿宝、沪生、小毛三个童年好友的上海往事,以十岁的阿宝开始,由一件事,带出另一件事,讲完张三,讲李四,以各自语气、行为、穿戴,划分各自环境,过各自生活。小说结尾,阿宝与沪生依照小毛的遗言,去帮助法国人芮福安和安娜,这两位法国青年借宿在小毛的房子里,雄心万丈地准备写一个上海剧本,法国工厂主爱上了中国的纺织女。

这本小说作为“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之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长篇小说的经典之作,对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生活图景、社会全方位变革具有重要意义。作者金宇澄说,“《繁花》的起因,是向这个伟大的城市致敬。”

《繁花》的底色是怀旧。从张爱玲、王安忆到金宇澄,每一次文学意义上的追溯,都在唤醒人们的上海记忆。读《繁花》,最让人惊艳的莫过于它的语言,全篇采用上海方言叙事,通篇短句居多,非常考验作者的写作功力,语言的魅力也让读者更愿意走入小说中的世界,品一品小说中的人生。

此外《繁花》描述了三代人物,各个人物的身份、家庭背景、主要活动空间、性格脾性都各有不同,作者在碎片化的描摹中展现了一幅完整的上海人生活图景,深刻详实地映射着其背后的时代变迁,对上海文化,上海市井生活气息的把握十分突出。

如果人生能像读《繁花》一样,明明知道结局,却可以始终把最后几页摩挲在指间,不舍得真的就此读完,那该多好。

委员名片

建德市政协委员

莲花镇团委副书记

《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推荐语

书香政协,香飘建德。大家好,我是政协委员汪雨璇,今天我推荐的书目是许子东老师的《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

“20世纪中国文学”这个概念最早是由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于1985年提出,将20世纪的中国文学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摆脱了依附于社会政治的文学史框架。

回顾百年中国,从1902—1916的“晚清时期”,到1917—1941的“五四时期”,从1942—1976的“革命时期”,再到始于1977年的“80年代至今”,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不乏书写当下记忆的作者和反映时代境遇的小说。

许子东的“20世纪小说课”,以编年体为顺序,以文本阅读为中心,重新梳理20世纪中国小说的关键线索,聚焦近代、现代、当代文学史上近百部(篇)中短长篇小说。从1902年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神预言”开始,一直到2006年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为止,绘制了一张供我们探索20世纪文学的地图。

许子东教授在书中精选出了近百部小说,其中既有《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等晚清小说,又有《狂人日记》《啼笑姻缘》《骆驼祥子》这样的五四小说,也有《小二黑结婚》《倾城之恋》《围城》等创作于革命时期的小说,更有《芙蓉镇》《棋王》《白鹿原》这些80年代至今的当代作品。

近百部小说,这些作品的题材、篇幅、主题、人物、风格、方法、精神、技巧都不一样,如一定要概括其共通点,那就是几乎所有作品有意无意都在努力讲述作家个人心目中独特角度的“中国故事”,都在进行作家个人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都在以文字描述或参与20世纪“中国革命”。这些故事有时互相补充,有时互相矛盾,有时互相印证,有时互相冲突,每个作家都可能表现他的洞见和局限,读者却可以看到这些洞见和局限,如何汇合成一个大的“中国故事”。

百年来,我们怎么会走到今天?会走向怎样的明天?

从小说看中国,从小说看人生。

《老残游记》有句话:“眼前路都是从过去的路生出来的,你走两步回头看看,一定不会错了。”